□ 岸只听兰
金庸真的走了,享年94岁。
我们这些看金庸武侠小说、影视剧长大的80后,心中落寞,一个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小时候大家讨论金庸小说里的诡异武功、离奇情节,幻想遇到高人赠言:你是武学奇才,有秘籍传授给你。再不济,也应该掌握“点穴”这门基本功。
长大再看金庸,热闹喧哗被拨开,看到的是具体的人和事。江湖是现世,英雄是凡人,我们被打动,也扼腕,因为有对照,所以看到更多,从中也学到更多,那些金庸教会我们的事,多少年过去,也没有过时。
狭义
金庸主要写武侠小说。
初看金庸武侠,会被武功绝顶的高手吸引。从没露过面、练出“无剑胜有剑”境界的独孤求败;深藏少林寺四十多年、一掌拍死当世两大高手的扫地僧;一路开挂升级、精妙武功尽收囊中的张无忌,都是那些年被我们津津乐道的热门人物。
再看时,会被侠客和侠义之气所倾倒、感动。侠客行事,充满浪漫的激情:轻性命、重然诺,锄强扶弱,劫富济贫。以前以为武侠小说在讲“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后来发现,金庸老爷子早就留有伏笔:
对国家忠,抵抗侵略战死襄阳;对父母孝,侍奉恩师如亲生父亲;对爱情贞,一生不负黄蓉半分;对朋友义,待杨康之子杨过视如己出。
这是侠。
义薄云天,率领“燕云十八骑”直驱少林寺,视天下英雄如无物的丐帮帮主乔峰,当然也是侠。
武功低微,却一诺千金,不改本色的太岳四侠,也是侠。
慈悲心肠,不肯学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段誉,更是侠。
甚至于,《雪山飞狐》里的平四叔,虽然只是没有半点武功的普通人,但受过胡一刀的恩惠。胡被害后,他冒死将恩人之子胡斐从田归农手中救出,抚养成人。平四叔,侠。
你看,在金庸这里,“侠”不是英雄专用,是日常的,是普通人也能拥有的身份卡。
金庸告诉我们,侠义之心,其实是信义。司马迁说,侠是“不既信,不背信”。《侠客行》里出现的摩天居士,将诺言视为使命;各类侠客豪杰,将“己诺必承”作为行走江湖的基础。
这种侠义之心,也是道义。所谓公道自在人心,道义自然要合乎人的本性。《笑傲江湖》里,令狐冲信奉的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他三番五次救华山、恒山派,不惧流言蜚语,到少林寺救魔教圣女任盈盈,都是道义使然。
侠义之心在金庸小说里,更是悲悯之心。《倚天屠龙记》将这种悲悯归结为一句话: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金庸笔下,无论天资多么愚钝、身世多么卑微、外貌多么不起眼的人物,只要有悲天悯人的侠义之心,就能在不公正、不道义面前挺身而出,在江湖上博得一席之地。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无法改变命运浮沉的浪潮,练不成绝世神功,更遑论笑傲江湖,但每个人或许都有过渴求正义的英雄梦。
无奈彷徨、落寞失意之际,金庸的“侠义精神”照进现实,成为精神的歇息地与避难所。
爱情
三毛曾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刨除打斗部分,是很好的爱情故事。
金庸的读者,对《神雕侠侣》里郭襄对杨过的用情之深有所印象: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郭襄走遍天下都找不到杨过,40岁那年出家为尼,开创峨眉一派,取法号“风陵师太”。
从16岁初见杨过到40岁看破风陵渡,郭襄的情路,走了24年。
而金庸在郭襄身上,还埋下了另一条感情线的伏笔。后续故事《倚天屠龙记》里,16岁收下郭襄赠与铁罗汉的张君宝,到100岁成为武当派太师公的张三丰,把对郭襄的感情埋在心里80多年。用情之深,见者动容。
金庸留下了很多种“爱情”:
15部武侠小说,囊括人世间的爱情模式,有郭靖黄蓉的“相爱相敬”,有杨过小龙女的“海枯石烂”,有抱憾终身的“缺憾之情”、失之交臂的“苦恋”、明知无望的“单相思”,甚至是一带而过的“同性情愫”等等。
不同身份背景、地域族群的两个人相遇,相知相爱,是金庸江湖的一个母题。这群敢于反叛和打破陈规的男男女女,他们的相爱,是一种必然的吸引。
《神雕侠侣》里,一个是小小年纪却深谙人情冷暖、放荡不羁一意孤行的杨过;一个是深居古墓、不通人情世故的小龙女。人设上,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如果没有遇到小龙女,杨过会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如果没有遇到杨过,小龙女也会抱憾终身。
《射雕英雄传》里,东邪黄药师给宝贝女儿黄蓉安排的相亲对象是欧阳克,门当户对,武功、学识、长相、智力、家世,每一项都吊打傻小子郭靖,可聪颖如黄蓉,选择了憨厚靖哥哥,助他成为侠之大者。
《天龙八部》里,萧峰的契丹血统被证实后,从受人敬仰的丐帮帮主沦落为异族“恶人”。阿朱不在乎他的身份变化,她爱这个人,理解他的追求,陪他寻找真相,在半途香消玉殒。有人说阿朱是圣母人设,但她更像现代女性,颇有一种“我爱你与你无关”的气质,她的选择,从未问过乔峰。
所以,金庸小说中,爱情的关键词是什么?是理解。
武侠世界,是一种弱化原生家庭关系、话不多说一碗酒的关系设定,只有爱情才会让侠客豪杰打开心门,只有爱人才能窥见他们的内心。美貌、财富、地位,比不上“我懂得你,支持你”来得重要。
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爱情的关键词只能选一个,难道不也应该是理解吗?
平凡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他的主角,从武力超群的大侠变成了不会武功的市井之徒;群像,从身怀绝技的武林人士,变成了汲汲营营的贩夫走卒,“我”不再被塑金身,而“我们”也不再心怀大愿。到这里,我们再来问一句:英雄是什么?为国为民,为生活,为自我,这大概就是凡人的英雄主义吧。
金庸还教会了我们很多事,比如“玉笛谁家听落梅”这道菜怎么做,比如大理的“十八学士”和“抓破美人脸”开得有多艳,比如喝汾酒当用玉杯、关外白酒当用犀角杯、葡萄酒当用夜光杯、高粱酒当用青铜酒爵、米酒当用大斗……这些,和侠义、情爱一样重要。
自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金庸笔下,江湖之大,无奇不有。有侠士有恶霸,有君子有小人。有人幼年悲苦资质平平,经历奇遇后,成为侠之大者;有人机关算尽谋划一生,结果只是一场空;有人在平庸中磨掉锐气,成为随波逐流的小人;有人贪嗔痴戒,仍旧得到佛法度化。江湖是侠客扬名立万的起点,也是无数大侠的坟墓。
金庸说:“我最佩服的是范蠡和张良,功成身退,飘然而去。我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陈家洛、袁承志、郭靖、杨过、张无忌、令狐冲、韦小宝,都是大吵大闹一番后悄然归隐的。”
五绝齐聚华山论剑的终极目标,也不过是为了退隐江湖。
可在江湖间进退自如,谈何容易?变数太多,只有看破江湖追求自我的人才可求仁得仁。
杨过,本来过着逍遥自得的流浪生活,被郭靖黄蓉收留后,因为生父是人所共知的大汉奸,他受到非人的折磨,越来越任性和乖张,直到遇到小龙女,才感受到生活的温暖,自此认定她为终身伴侣。“情”字贯穿杨过的一生。即便后来成为一代大侠,但混迹于江湖的他唯一目的没有变:找到小龙女的下落。
令狐冲,出自名门正派,理应循规蹈矩,他却处处透露着破除成规的潇洒浪漫。由始至终,他都是万事不挂心的性情中人,追求有趣和自由,他的名言是:“说话不骗人,又有什么好玩!”被逐出师门后,令狐冲的天性得到彻底释放,认识了一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江湖朋友,与风清扬成为忘年交。经历与见识渐长后,他对江湖纷争立马兴味索然,最终和任盈盈一起,追求自由去了。
韦小宝,是自小在市井长大的小阿飞,从小耳濡目染的是酒色财气,心中想的是如何才能生存、活得比别人好。他从入天地会,到辅佐康熙,到娶7个老婆,无一不是遵循这条生存法则。他赌钱、骗人、爱美女、撒石灰迷人眼,偷摸拐骗、拍马溜须、见风使舵无所不精,浑身都是世俗的缺点,但他偏偏又是至性至情之人。为了顾全朋友,用“老子不干了”对抗圣旨;娶刁蛮任性的建宁公主;将陈近南当亲生父亲,交出全部真心。韦小宝是矛盾体,但扪心自问,我们有谁不是?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金庸大侠,就此别过。但他留下的侠义江湖,我们时时可以再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