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航行自由上应合作而非对抗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是防御性国防战略,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的,无论怎么发展,都不称霸、不扩张、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军备竞赛。    ——— 何雷

    只要(中美)双方不以对方的安全为代价,双方完全可以在维护全球航行自由方面合作,为海洋公域提供更多安全公共产品。    ——— 周波

    各国可首先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定期交流网络安全关切和网络政策变化,进一步理解彼此在网络安全上的差异、分歧和共同点,而后逐步建立工作层沟通机制。    ——— 许蔓舒

南都讯 6月1日,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大校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就如何促进海上安全合作发言称,要减少和避免采取被对方视为不友好、甚至敌意的近距离军事活动,这是避免海上冲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要避免敌意的近距离军事活动

周波认为,当前,全球海上安全没有重大的威胁,但是非传统威胁如海盗、海上恐怖主义、人口毒品贩运和自然灾害依然存在。在亚太地区,海上形势总体稳定,“但是一些域外国家不顾沿海国家的关切,坚持高强度、大范围的抵近侦察等海空军军事活动。”

与此同时,各国对国际法的不同解读和国内法差异,增加了发生意外和冲突的危险。南海形势呈现两极化。

一方面,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南海行为准则”谈判的顺利进展,南海形势明显趋缓;另一方面域外国家明显违背自己在南海问题上不持立场的承诺,公然加大在南海的介入,使南海不稳定的因素明显上升。

“中国军队致力于同其他国家军队一道共同维护海上安全。”周波说,中国多次表示愿意同东盟探讨建立中国-东盟防务直通电话。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南海行为准则已经形成单一磋商文本,磋商进展顺利。

如何消除安全隐患,促进海上安全?周波提出,要减少和避免采取被对方视为不友好、甚至敌意的近距离军事活动。这是避免海上冲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海上有关的规则和机制并不少。”周波举了多个例子分析,目前的规则大多数都是为意外相遇而设立的安排。但是战术上的安排只有双方具备不冲突、不对抗的战略共识情况下才能最好发挥作用,如果一方故意挑衅,另外一方很难不做出反应。同时,进一步鼓励亚太国家开展避免海空危险军事行动的对话和演练。海上演练能使一线官兵遵循良好船艺,减少误判风险,同时增加了解,培养合作的习惯。

中美对航行自由的理解应求同存异

在周波看来,中美在航行自由上应该合作而不是对抗。中美都不希望发生海上军事冲突,都认同航行自由的原则,但是双方对其内涵和适用范围理解不一。

早在1998年,中国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明确任何国家在尊重国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航行、飞越的自由。

“南海的航行自由从来都不是问题。”周波说,中美虽然对航行自由的理解有分歧,但是应该求同存异,一方不应该把自己单方面的解释强加于人,甚至以“航行自由”名义在对方领海和专属经济区进行危险的军事活动。这些活动侵害他国利益,也危及自身舰机的安全。中美作为大国对全球的安全负有特殊责任,中美共同参与亚丁湾的反海盗行动既是维护战略通道安全,也是维护航行自由,说明只要双方不以对方的安全为代价,双方完全可以在维护全球航行自由方面合作,为海洋公域提供更多安全公共产品。

声音

多位专家解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演讲:

国际社会不希望看到中美关系紧张

今年,军科院原副院长何雷以中方代表团成员身份“三进”香格里拉对话会(以下简称“香会”)。5月31日晚,何雷作为开幕晚宴第一个提问者,向李显龙连发两问,主要涉及小国如何避免选边站和中美关系问题如何妥善解决。

对于李显龙再次在香会场合做主旨演讲,何雷给予点赞,并评价说“他的演讲积极、正面、公正、平和”。

“我们是防御性国防战略”

在何雷观察来看,李显龙演讲先介绍新加坡发展的历史,从近百年历史来看,大国之间关系如何对东南亚稳定有很大影响。紧接着,李显龙提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很快,解决了十几亿人贫穷落后吃饭穿衣的问题,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同时也对东南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美国对中国军力发展显示出了担忧,我觉得这个忧虑是不必要的。”何雷认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是防御性国防战略,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的,无论怎么发展,都不称霸、不扩张、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军备竞赛。只要真正理解中国外交和国防政策,就不会对中国军力发展产生忧虑,中国军力发展就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小国大思路”名副其实

李显龙还提到,中国是开放包容的,希望中美关系要从维护世界和平大局出发,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对于李显龙的讲话,何雷认为,“这是一个精彩的报告,很多观点要进行点赞。”很久以前,何雷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即“小国大思路”,如今亲自听了李显龙讲话后,“这句话是名副其实的。”

李显龙在演讲中提到,这段时间中美发生经贸摩擦,对世界安全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何雷就此追问了“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大趋势出发,中美两国如何妥善解决”的问题。

近来,李显龙在多个场合多次讲到,小国在大国之间不“选边”。

在当前大国关系产生矛盾和问题的情况下,小国如何积极作为,避免选边、站队?李显龙对于何雷这个看似尖锐的问题也给了详细补充。“要避免战略误判,同时要解决具体问题,小国要建立新的多边主义,根本要大国之间解决根本问题。”

国际社会不希望看到中美对抗

如何看待李显龙作为新加坡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发表主旨演讲?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认为,结合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亚太地区位置和发展程度来说,不难看出新加坡的立场。“对新加坡来说,大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就是他们的生存基础。”

周波分析认为,李显龙涉及中美的言论字斟句酌、非常谨慎,“新加坡作为东盟成员国希望在中美关系中保持中立,避免选边站队。”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赵小卓分析,李显龙这场演讲的主题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即国际社会不希望看到中美之间出现紧张、冲突对抗。

国防大学教授许蔓舒香会发言:

任何技术不应成为冲突升级导火索

6月1日下午,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许蔓舒大校参加了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会第四分组会,并就网络能力发展对防务的影响这一主题发言。她表示,在带来社会效率和经济繁荣之时,网络也给国家和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她认为防务部门有责任保持战略克制,强调网络防御和网络弹性方面的能力,各国在网络空间亟需构建互信机制。

许蔓舒发现,近年来,网络影响行动成为国家运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斗争方式,由此也引发各国政府的高度戒备和持续防范。从技术角度看,一方面网络互联互通的特性和匿名设计使国家间的对抗更加隐蔽。另一方面,技术发展使网络更加去中心化,即使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也无法完全控制网络空间。

“滥用攻击能力必然招致战略风险,包括动能报复和冲突升级等。”她认为,考虑到任何技术不应该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也不应该成为冲突升级的导火索,在网络能力的运用上,防务部门有责任保持战略克制,强调网络防御和网络弹性方面的能力。

“网络空间互信机制亟需构建。”在她看来,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网络愈加复杂、漏洞不断增加,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抵挡国家级的大规模网络攻击。

如何预防网络空间的冲突和危机?许蔓舒在发言中指出,这需要各方继续在化解安全困境、增强互信方面做出努力。

虽然各国信息化程度不同,网络能力存在不平衡,“但是各国可首先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定期交流网络安全关切和网络政策变化,进一步理解彼此在网络安全上的差异、分歧和共同点,而后逐步建立工作层沟通机制。”她举例说,包括建立网络热线、交换联络人信息或联络邮箱,保持沟通渠道多元化,确保危机时的紧急处理和协调,防止误判。

本版采写:

南都记者 向雪妮 潘珊菊 发自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