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坪山墟的老建筑,文武帝宫今朝重新焕发了光彩。9月12日,坪山城市书房·文武帝宫暨坪山图书馆客家特藏馆举行开幕仪式,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文武帝宫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变成了第八家坪山城市书房,换种方式为坪山人提供公共服务。
坪山区建成开放的第八家城市书房
文武帝宫位于坪山区坪山街道东胜街66号,这里是坪山繁华的老街区。从前的坪山墟就在这里,商贾云集,人流如织,繁荣在这条老街上蔓延了数百年,至今也是坪山中心区人气较旺的区域。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文武帝宫,就藏身于闹市之中,它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志》记载的文武帝宫详貌:清代中后期建筑,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殿组成。门额上方刻“文武帝宫”,后殿下层原立关公(武帝)塑像,其前原有关平、周仓塑像,上层设文昌帝君(文帝)神龛及塑像,因而有文武帝宫之称。文武帝宫一侧为“归善县碧甲司坪山约馆”旧址,前面是广场,正对戏台,戏台后墙两侧连以围墙并与文武帝宫相连。尽管由于岁月洗礼,很多雕饰已经风化,但是门前“文武帝宫”四字依然清晰可见。
2019年,坪山区在维护保养、精心设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模式,建设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城市体系,赋予这座古建筑新的人文内涵,将文武帝宫打造成极具特色的坪山城市书房,并作为坪山图书馆·客家特藏馆,建成一个集综合阅读、文化休闲、客家文化收藏与展示为一体的文化空间,这也是坪山区建成开放的第八家城市书房。
9月12日,坪山城市书房·文武帝宫暨坪山图书馆·客家特藏馆举行了开幕活动,坪山文化智库专家坪山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围绕“历史建筑和文化乡愁”进行研讨交流。
文武帝宫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价值
文武帝宫曾经是坪山人民祭祀祈愿之地,寄托坪山百姓的希冀。据《文武二帝碑文》载,坪山墟创立百余年,人口稠密地方富足,唯独百姓祈求福报而举办的文武二帝之祀未能择得吉祥之地,于是通过占卜择得此处风水宝地,筹资建造文武二帝庙宇,以护佑乡里安稳人心,塑造风俗弘扬美德,培育贤士孕育俊杰,寄托坪山百姓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文武帝宫位于坪山墟的核心地段“东胜街”,见证了当地客家人走出围屋、走向墟镇的发展历程。60年代初,曾作为坪山粮站,成为坪山百姓采购生活必需品的场所,带动了周边戏台、演出等文化生活的兴起,是坪山居民集体文化生活的时代缩影。
文武帝宫还是坪山重要的红色革命历史遗址,曾作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旧址和主要活动场所,见证了坪山人民庆祝东江纵队成立的万人庆祝大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许多热心教育事业的海内外仁人志士,集资在文武帝宫筹建力行学校,也就是坪山中学的前身,培养了大批人才。
采写/摄影:坪山通记者 曾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