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学子斩获多个国际比赛大奖 深圳基础教育走出“国际范”!

    来自深圳中学代表队的12位同学与多所美国本土顶尖高中学生同台竞技,勇夺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U S IY P T )团体第三名。

会做题,更要会做实验、会辩论,才是“青年物理学家”!在1月26日至2 7日于纽约州Ry eC ountryD ayS chool举行的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U S IY P T )上,来自深圳中学代表队的同学与多所美国本土顶尖高中同台竞技,不畏强手,勇夺团体第三名。

今年2月初,在F B LA全国赛中,来自深圳中学高二(13)班的何骏逸、张煜坤、阙俊洁组成的三人小组在marketin g模块中取得客观题考试与主观题案例分析总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成功入围今年7月的美国决赛。

深中学子凭借强大的竞赛能力接连“闯”入国际赛,展现出深圳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范儿”。

在课程里与世界“对话”

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U SIY PT )是一项注重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创新型”竞赛,参赛的要求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做题”,而是要“真刀真枪”的实验。参赛的队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合作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也是不可或缺。各参赛队伍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后,在比赛现场展示成果和进行答辩。

借着物理实验独有的神秘感和新鲜劲儿,竞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理科青年”的追随,深中高二学生刘宸希便是其中之一。“我喜欢物理实验,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现象都和物理有关。”由于理科成绩实在突出,刘宸希在物理方面的特长很快被深中的老师发掘,并作为4位辩手之一,与多所美国本土顶尖高中学生同台竞技。

刘宸希从小就畏惧当众演讲,面前超过10个人,紧张得就会手抖腿也抖。这次他决心挑战自我,而支撑他站在台上的底气,是来自背后团队的信任与支援。此次深中共有12位同学赴美国参加比赛,在比赛准备过程中,往届参赛的深中学长们和深圳中学物理科组的老师们给予参赛队员非常详细的指导。

辩论环节,队员们在台下研究对手的漏洞与弱点,将观点写在小纸条上递给台上辩手;辩手们在台上例举的实验数据,是团队成员们熬夜研究的成果。辩手刘沁希说,大家在比赛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做科学”,什么是“学科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点,真正要付诸于实践还是非常难的。最终,在刘沁希、刘宸希、黄思铭、石泰铭(队长)4位辩手的现场努力下,深圳中学代表队成功夺得团体第三名。

据介绍,U SIYPT共有4个开放性课题,分属光学、电磁学、力学和流体力学等各学科,均达到大学水平的学术要求。参赛所用到的物理学知识,有些涉及到大学的内容,已经渗透在深中日常课堂学习中。深中开设了20门与大学一年级水平相当的大学先修课程,包括国际高端学术课程、创新体验课程、社会实践与主题研究课程等在内的特色课程。

参赛队员选修了大学先修物理课程,其中涉及到微积分应用等知识,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宽的视野。刘沁希告诉记者,在解决力学、电学问题时,他们用微积分把一些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后用一种更浅显明了的方式进行解决。比赛过程也展现出深中学生极强的动手能力,大部分所需要的实验设备都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完成的。

“能在比赛获得名次,是因为我们能用到一些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得益于我们之前做过一些项目式学习的经验。”辩手黄思铭还记得,高一的期末考试,物理老师就为大家布置了一个实验项目———自己动手做太阳能装置,这样的经历让深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创新思维与实验能力。

深中还专门为学生腾出一间实验室,在教室资源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队长石泰铭告诉记者,大半年来,队员们下午4点放学后就“宅”在实验室,尤其是赛前两周,一大早就扎进实验室,常常实验结束时已是月黑风高。为了节省时间,午休干脆睡在了实验室的“冷板凳”。

“做实验不仅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没法估量。”由深中物理组老师、校外专家及热心家长组成的“外援团”不仅担负起讲解电磁学、光学方面知识的责任,更为学生们推荐全英文的参考文献。石泰铭说,研究一个理论,必须得了解它的背景以及可能涉及的方面,为了一道题目的背景读上二三十篇论文是比较寻常的事。幸好在深中,有学校的全力支持,为学生们调动各种资源,学生们有良好的英语功底,只要真心热爱探究,花费时间来阅读,“啃”下这些论文并不算太难。

做科学实验,要耐得住烦

与国外顶尖学生“交手”,深中学生也刷新了对比赛的理解、对手的尊重以及胜负的体会。这些同龄的美国高中生拥有对物理的极大热情与专注,面对比赛心态放松享受其中,这份热爱打破了国界与语言的限制,让所有人沉浸其中。

辩手黄思铭在比赛当天突然发烧,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那辩论赛不是普通的物理答题比赛,是要就实验方式跟对手进行辩论,可想而知,说不出话来的辩手必败无疑。”让黄思铭意外的是,这位来自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母校———美国菲利普·埃克赛特中学的对手,在辩论现场一直靠近自己,低头仔细听着黄思铭那沙哑的提问,“他是真的想跟我讨论这个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战胜我。”

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做准备,赛前两周从早7点到半夜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他们做的实验、研究的理论,身边的同学不会理解,那是一段孤单的旅程。可这一切在面对对手时都有了意义。“我们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他们也曾遇到;他们内心的困惑,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研究组组长郭思捷感慨说,比赛场上是对手也是“知音”,比赛是分享与交流的过程,让你突然在人群中找到了“共鸣”。

从确立题目、搜集信息,如大海捞针般总结出一条理论,再基于这个理论去设计实验项目,最终通过实践得出来的结果与理论数据彼此拟合,这样漫长的备赛过程,也让队员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做科学实验,要耐得住烦,要内心平静。

实验在一开始就遇到难题,数据不准确,电磁组组长姚子奕就怪实验器材“太老了”。带队老师联系上南科大,将部分实验室开放给学生们使用。队员们现场观看了大学生们的实验过程,明白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不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不断改进自己的实验装置,“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以现有的资源来把实验做到最好。”

深中学子在竞赛场上佳绩频出

无独有偶,今年2月初,在FB LA全国赛中,来自深圳中学高二(13)班的何骏逸、张煜坤、阙俊洁组成的三人小组在M arketing模块中取得客观题考试与主观题案例分析总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成功入围今年7月的美国决赛。

F B L A (F uture B usinessLeaders of A m erica)始创于1937年,是全球最大的非营利学生组织,也是美国教育部下属的教育组织,目前在全美拥有215000名会员。FBLA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商业精英活动和竞赛,其出具的参赛证明、获奖证书均受到美国国家教育部官方认可。

近年来,F B LA在中国区的学术竞争日渐激烈,来自国内顶级优秀高中的学子,来自北京四中、深圳中学、华南师大附中、广州外国语学校、济南外国语学校、南京金陵中学等学校的选手纷纷参与,竞争宝贵的美国决赛名额,而每个模块中仅全国排名第一、第二的队伍才能够代表中国入围决赛。

深中优质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卓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8年12月1日举行的第79届普特南数学竞赛获奖名单将于近日公布。每届数学竞赛,设置了集体奖项和个人奖项。在今年的集体奖项中,前五名分别为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

每个团队由各学校最顶尖的3名学生组成,获奖的5个团队共有15名学生,其中有5名中国学生,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周韫坤和斯坦福大学的郑含之分别是深中2015届和2017届的优秀毕业生。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深中学子在竞赛场上佳绩频出!

第4 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IPhO )国家队名单产生。深圳中学杨天骅(高一)、薛泽洋(高三)入选国家队,5名队员中深中占了两位。其中杨天骅同学是国内物理竞赛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在高一阶段就入选国家集训队和国家队的学生。

去年7月,杨天骅、薛泽洋同学在第4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IPhO )中同获国际金牌,聂翊宸同学在第5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IC hO )中荣获国际金牌,深圳中学2018年获金牌人数全国第一,创造了广东省内一所学校同年获得3枚国际奥林匹克金牌的记录。此外,在2018年英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深中学子获得金奖两枚,银奖铜奖各一枚的好成绩。叶以恒、谢译乐同学获得金奖,陈迪菲同学获得银奖,邱慧莹获得铜奖。在“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U SIYPT )上深中学子斩获2018年海报冠军奖。在哈佛-麻省理工数学竞赛(H M M T )中,深中一支队伍取得所有参赛队伍的第17名,国内参赛队伍中排名第二。宛彦明同学获得几何第九名。

截至目前,深圳中学在校学生通过学科竞赛获得北大、清华等高校保送或优惠录取达40人,高二学生获北大数学系英才班录取两人,2019届学生获得北大、清华保送或优惠录取18人。

统筹:朱倩 文:朱倩 图:朱倩

制版:陈欣 林泳希 刘艳兰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