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榜
第5期
个人档案
叶修文,31岁,广东韶关人。扎根于社康,励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最纯正的中医,最好的中医疗效,展示给市民,打破对中医的偏见。
凌晨6点,整个城市还在熟睡,菜市场的灯微微亮起。在深圳龙岗红棉社区,早起的阿婆们,却没有像预想中,前往菜市场选最新鲜的瓜果蔬菜,而是在红棉社康门口自觉排起了长队。她们多是这里的“回头客”,经常迎着黎明的曙光等待一号难求的一位社康中医。
这位中医便是叶修文。多年前,TVB时装剧《妙手仁心》热播,吴启华饰演的“程至美”树立了医生经典形象。外形似吴启华的叶修文,也是社区患者心中的“程至美”。他打破了社区居民对于社康医生的刻板印象,拥有一票“死忠粉”,粤港澳湾区都有他的粉丝,有粉丝从外地特意赶到社康来看诊。他有一个愿望———做中医文化的推广者。
初心
学医萌芽于为母医病
最终“兑现承诺”
叶修文和医学的结缘,主要是因为母亲。在叶修文很小的时候,母亲常常犯咳嗽,后来发展成常年咳嗽。“看她用各种药、各种民间疗法,都没有效果,心里很焦急。我跟她说,妈妈以后我要学医,把你的病治好。”
就这样,学医的种子在叶修文心里生根发芽,高考的时候,他填报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并被成功录取。大学期间,母亲二十几年的咳嗽顽疾被他治好了。“挺骄傲的,有一种兑现承诺的感觉。”
而潜心学习中医,则是与他自己一次偶然的发烧相关。正是这次意外,点燃了他学习中医的热情。“大二时候一次通宵复习,结果着凉了,还发烧。我根据书中习得的内容为自己治疗,给自己开药,喝了一个星期却怎么都不见好转,后来干脆不喝药了,反而好了,当时感到十分困惑,为什么吃药没效果,特别想找到原因。”叶修文说。
紧接着,他去图书馆找答案,把图书馆一整层楼的中医类书籍看了个遍,发现中医有一个很大的框架,而它的源头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后来大学的时光,我都在构建中医的理论框架,专注研究中医的经典。慢慢知识融会贯通了,很多疑问也就解开了。”
抉择
同学都想进三甲医院
他主动选择做社康医生
用叶修文的话说,学习中医是很苦很累的。七年大学,每天都跟读高中一样,甚至比读高中还辛苦。越努力越幸运,硕士毕业后,他直接来深圳参加了全科医学培训。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同期生都留在了院部,但他却主动选择到社康工作,并下定决心要做社康最有特色的全科医生。
“很多同学、朋友都挺意外的,像我们初出茅庐,自然都想进入大型三甲医院,医术相对不够精湛的才会去社康,而且社康收入低,跟其他同行比也会有心理落差。病人来就诊,也觉得社康医生就是为病人开药的,病人说要开啥药就开啥药。社康医生不会看病,这种看法已经很顽固了。”他说。
“但是我觉得,中医的基础和生命力在于民众。作为一名中医,最重要的是把所学知识尽可能地用来服务人民,发挥中医药特色和“简、验、便、廉”的特点,让社区居民得到完善的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他强调,“中医的望闻问切在社康很有用处。我选择社康,一是想把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发挥最大作用,二是响应国家医改号召。在社区解决群众大部分疾病,实现分级诊疗。在社康,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就像万金油一样,要成为多面手。我相信,迟早有一天,别人会对社康医生、对中医刮目相看的。”
火爆
外地患者赶来求医
每天门诊要“限号”
在红棉社康工作后,叶修文对于每一个来看诊的社区居民都详细了解情况,并及时、主动开展后续诊疗服务,几乎每一个看诊居民的名字,他都能准确记住。工作一年多后,叶修文的门诊量也从最初的一天十几个迅速飞升。一天80个号是常态,高峰时能加到100个。面对不断增长的挂号人数,叶医生不得不实行“限号”。为了照顾挂不上号的社区居民,他每周还利用一天休息时间到隔壁的怡景社康帮忙。
“短短的三五分钟看诊时间,叶医生的手、眼、脑在高速运转,门外等候的病人很多,他从不敢间断,有时候饭都来不及吃,忙完一天,感觉他快要虚脱了。有时候会劝劝他,休息时间就不要加班了,他还是不愿意停下,心里只有他的病人。”红棉社康中心的护士说道。
在叶修文看来,想要得到病人的认可,单靠医术是不够的,沟通也很重要,在与病人交流时获取的许多信息,对于治疗也大有裨益。他在看诊时,甚至连病人的出生年月和手机号都能背下来,只要是找他看过一次的病人,下次生病都会指定来找他。特别是需要针灸调治睡眠障碍和头颈肩腰腿痛的病人,只要他出诊,社康的两间理疗室床位是不够用的。
除了现场看病,叶修文还活跃在粉丝群中为患者答疑解惑,是患者们公认的“好朋友”、“好医生”。当前,叶医生有多个粉丝群,千余名粉丝,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还有患者从其他地方赶来。“最深刻的一个是从潮州专程来社康找我看胃食管病的阿姨,她的病很多年了,在家人介绍下知道了我,就想着搏一搏,再来看看。我给她开了10天的中药,喝第一剂就有了明显效果,后来还回社康复诊了两次。看到病人治愈,我多累都觉得没什么。”
“我们的竞争对手变多了,以后挂号更难了!”一位排队拿号的阿姨如是担忧,她曾因面瘫一年多四处求医无果而感到绝望,最终是叶医生治好了她的病。“我们叶医生很优秀,以后这队伍肯定越来越长。”
坚持
经过中医辨证治疗
高烧女孩没出现痉厥
社康医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病状,儿童的、老人的、孕妇的等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小儿发热和咳嗽。考虑到小孩基础体质差,生病时情况复杂多变,叶修文在用药上比较谨慎。曾有一位有高烧痉厥病史的小女孩发高烧找他看诊,叶医生开完中药后留了联系方式给家长,以备不时之需。果不其然,小孩服药后并未按预期的好转,反而加重,他便电话指导家长如何用药,一直到凌晨4点,小女孩退了烧,才松了口气。家长欣慰道,这是小孩唯一一次发高烧没有抽搐,也没有住院打吊针。
用中医的办法治疗不孕不育,叶修文有着自己的“妙招”,帮助一些家庭圆了生孩子的梦。39岁的骆女士因不孕症把省内外的大医院跑遍了,还是没能得到解决。已经做好接受人工受精卵准备的她,偶然知道了叶修文,便前来一试。没想到,两个月中药调理后,她就自然受孕了。“知道怀孕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给叶医生打了电话,谢谢他给我们家带来了希望。”骆女士说。
关于中医,叶修文有着自己的坚持。“目前很多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不了解中医,对中医有偏见。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把最纯正的中医、最好的中医疗效,展示给大家。”他为女儿取的名字就跟《黄帝内经》相关,也希望女儿能继承他的衣钵,学习中医。“中医是个宝,不该沉默。”
声音
中医的望闻问切在社康很有用处。我选择社康,一是想把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发挥最大作用,二是响应国家医改号召。在社区解决群众大部分疾病,实现分级诊疗。
———叶修文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张一鎏
通讯员黎娜陈运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