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助力金湾防汛 3小时内精准预警气象

    为彻底解决三灶东咀片区的水浸难题,金湾区在其附近建设了临时泵站。

    金湾区正在建设的三灶湾大堤1号水闸效果图。

5月7日,金湾综合指挥中心信息化办公室内,十余平米的屏幕上,气象、环保、民政等多个部门的信息有序地切换。依据这个屏幕上气象云图走势,指挥中心可准确地预测到3小时内的天气变化并作出预警。

这个被誉为金湾“最强大脑”的指挥平台,今年正式入编金湾防汛备汛战队,为提高该区防汛备汛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据悉,今年以来,金湾区高度重视防汛备汛工作,并多次组织集中研究相关工作,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提升硬件防汛能力的同时,还通过金湾综合指挥平台为防汛备汛注入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防汛度汛攻坚战的作战能力。

3小时内预测预警

金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暴雨工作。4月19日,金湾召开了全区防汛备汛会商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当前防汛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切实增强防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事实上,在金湾综合指挥中心信息化的智力支持下,金湾区加强预警,提前应对,防汛备洪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三防、气象部门加强联合值守、联合会商,实时掌握气象动态信息,实现暴雨和强对流等灾害天气3小时内预测预警。在预测预警基础上,金湾区可及时向各职能部门和辖区居民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灾害天气应对工作。

已完成安全大检查

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在今年汛期来临之前,该局组织相关人员已对全区43 .8公里海堤(含木乃南海堤),21座堤上水闸,9座水库及2宗山塘,13座电排站,175公里主河道,23公里环山截洪渠,47公里岸线开展了防汛防风安全大检查。

该负责人介绍,检查中严格执行“一工一表”检查档案制度,切实做到宗宗有检查,检查有记录,记录有签名,签名有责任,对存在问题的工程,通过研究制定对策并得到落实。据透露,2019年汛前排查出来的5宗水利工程隐患,均已在4月15日完成除险加固工作。

同时,在汛前,珠海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已完成全区各类雨水篦、排水井、箱涵、下水道等排水管网设施的清掏疏通。

今年以来,金湾区共启动防汛(防暴雨)Ⅲ级应急响应14次,防汛(防暴雨)Ⅱ级应急响应4次,得益于及时、精准的预警,金湾均无人员伤亡,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A 投近1亿元加固海堤

防汛备汛,水利工程是最有力的防线。最近两年来,金湾区新建或升级改造完成了西湖城区2号闸泵站、大林泵站、八一围泵站、湖东围泵站、联合泵站、排河泵站等一批强排泵站,除红旗藤山片区外,已基本解决水浸片区问题,内涝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负责人介绍,金湾目前已基本建成50年一遇标准的防洪潮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全区的水安全保障能力,按照计划,金湾区今年计划投入资金近1亿元,全面启动海堤百年一遇提升工程,先期开工建设小林联围沙头闸—联合闸段近5公里海堤的百年一遇加固达标工程。

针对强台风“山竹”吹袭期间出现漫顶过水的小林联围堤段及水闸,金湾区已投入资金920万元基本完成修复工作,具体包括沙头闸、三板闸、排河闸、沙脊闸、广发闸,广益闸、十三米闸等7座外江水闸进行灌浆加固、破旧闸门更换和排架维修加固,以及小林联围海堤1.5km长的低矮过水受损堤段的修复加固加高工程。

在今年汛期到来之前,金湾区还对三灶湾大堤1号闸重建工程、黄绿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木头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林排河泵站工程等4宗在建水利工程进行防风防汛安全检查,并签订了防汛责任书,编制安全度汛预案,进一步落实抢险物资储备,并组织开展了防台风演练,有条不紊备战汛期。

与此同时,针对往年的水浸黑点或涝区,金湾区还通过泵站建设的方式重点解决排洪问题。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负责人介绍,“金湾区此前投入1 .24亿元,在小林规划建设了两个泵站并已投入使用,另外排河泵站也已于去年8月底投入使用。”

三灶东咀片区是持续多年的水浸黑点,为解决这一历史难题,金湾区在去年开始便投入1600万元,推进东咀片区临时排水工程建设。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该工程采用“挡排并举”的模式,在机场东路靠海一侧的排洪渠修筑临时闸门,可有效防止外江潮水倒灌。在闸门内,还修建了3座临时泵站,可有效对东咀片区的积水进行强排。相关人士表示,“项目建成后,东咀片区水浸或成为历史”。

按照计划,金湾区今年还将启动木乃南海堤大门口水闸工程建设,项目完工后,将逐步配套完善区域内的排水体系,提高排水标准。

B “最强大脑”助力金湾防汛

2018年7月,投资1400万元的金湾综合指挥中心信息化(一期)建设采购项目成功通过验收。这个被誉为金湾“最强大脑”的现代化智慧平台,已经正式“入编”防汛备汛战队,备战金湾汛期。

相较于其他地方的防汛工作,主要还是通过气象部门的通报,再根据上级的统筹安排防汛,金湾综合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指挥中心通过与气象一体化运作,对暴雨和强对流等灾害天气可实现3小时内预测预报,可以让职能部门第一时间获得精准的一手气象信息,为防汛举措作出更精细化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该负责人解释,“比如说台风期间,可以通过指挥平台对庇护场所的监控,第一时间掌握庇护场所内的动态人数,并配备相应数量的物资,有效解决资源调配难题。”

此外,对于准确预警的水浸黑点,智慧平台还可以提前调配资源,设置抽水泵车待命,第一时间解决水浸难题。据悉,金湾区目前已配备了9辆泵车随时待命。在近期几次强降雨应对过程中,各镇各职能部门应急队伍快速反应,调动6台抽水泵车到受灾严重区域做好强排疏水作业,调动工作人员加强路面巡查和开展救援,重点做好机场路和珠海大道等主要交通要道保障工作,及时做好水浸路段预警和救援转移被困群众,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金湾指挥中心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短信靶向发布,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进行预警信息的精准发布,以达到通知精准到位的效果。

C 381公里管道完成“体检”

金湾区排水管网目前存在管网老化、软基沉降、淤堵等问题,造成了黑臭水体、地下水污染、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低等诸多问题。

从2018年8月开始,金湾区投入近6000万元,组织了对区内排水管网健康度检查及雨污混接调查。据悉,截至目前,金湾区已经对辖区内总计约381公里的管道完成了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管网疏通清淤、雨污混接调查、河道排水口溯源、管网健康度、雨污混接评估、污水管网外来水量评估、管网修复及提升方案等环节。

考虑到金湾地下水位较高,需要在管网高水位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清淤等难题,金湾区还通过购买服务,出动了排口溯源机器人在管网漫水的情况下进行雨污混接调查。

金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已于2018年11月前完成三灶南、北排河、红旗镇中心区域、珠海大道污水主干管等重点区域清淤、病害检测工作并同步编制修复方案。并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了金湾区全部管线的病害清淤、病害检测及雨污混接调查,完成全部区域内普查检测结果文字、表、图、数据的汇编。

按照计划,金湾区将在摸清排水管网对河道污染的影响,查出雨污混接点,以及排水管道的缺陷情况基础上,绘制“排水管网一张图”,并对全区排水系统进行“可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金湾的防汛备汛能力。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