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镜池《周易》研究具有原创性开拓性

南都:请谈一下周易为什么重要?

吴辛丑: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回答。一言以蔽之,《周易》之所以重要,是由它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所决定的。《周易》《尚书》《诗经》与《山海经》,并称中国最古老的四部典籍,而《周易》又位居群经之首,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及“天人合一”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张岱年先生曾在《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一文中说:“我认为中华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名言的原始出处就是《周易》“坤”卦的象传。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我想这就是《周易》最大的现实价值吧。至于有人利用《周易》进行占卜等,不过是末流与枝节而已。

南都:《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终于出版,其价值和意义何在?

吴辛丑:在首发式上,与会专家对《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做了许多诠释,许多观点我是认同的,比如说:镜池先生的《周易》著作代表二十世纪《周易》研究的高端水平,是当代易学研究史上的一座高峰,对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具有促进作用,对当下的《周易》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导向作用。

毋庸讳言,镜池先生的《周易》著作产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个人的局限性。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本身具有超越前人、启迪后人的内在品质,具有常读常新、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周易探源》《周易通义》由中华书局出版后不断重印,就是有力的证明。

《全集》的学术价值,还有待人们去认识和发掘,至于《全集》出版的现实意义,我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有助于加深并端正人们对《周易》这部文化经典的了解和认识;二、有助于传播文史研究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有助于祛除《周易》研究中的各种恶习积弊,引导人们摒弃“伪易学”,营造科学研易的时代氛围。

南都:镜池先生的易学研究,具有怎样独到的学术成就?

吴辛丑:拙著《周易讲读》一书“导读”部分,做过简要述评,略谓:“李镜池早期以古史辨派学术观点进行易学研究,从社会发展史观点推勘典籍史料,从语言学以及《周易》与殷商甲骨卜辞之比较推断《周易》作者与成书年代,其主要成果见《周易探源》。后期主张从详尽分析各卦卦爻辞之全面组织结构来理解《周易》内容与思想,主要成果见《周易通义》。”现在综观《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或可作如下概括:镜池先生治易学,态度朴实而严谨,材料翔实而周密,方法科学而有效,成果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影响广泛而深远。

南都:镜池先生易学在海外的影响力如何?

吴辛丑:应该说,受镜池先生影响比较大的主要还是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读者。但在日韩和欧美,都有研究易学或汉学的专家关注和译介李镜池《周易》研究成果。这次参会的山东大学日籍教授西山尚志就披露,日本学者池田知久20多年前就开始译介李镜池的著作并关注他的生平。

南都:李镜池的治学态度和成果,对岭南学术学人影响如何?

吴辛丑:李镜池的《周易》研究态度严谨,成果丰硕。在以笔、纸为工具的年代,眼到手到是收集、获取资料的主要方式,可以想见120万字的著述花费了老先生多少心力。

岭南学人研究《周易》,也深受镜池先生影响。中大黄天骥教授说,他写《周易辨原》,就是直接受《周易探源》的启发。华南师大老教授曹础基先生是《周易通义》的整理者,发表多篇易学研究论文,近年还出版了《〈周易〉浅说与旁注》。我最初接触《周易》,也是从读《周易通义》开始的,我的《简明周易读本》《〈周易〉异文校证》《周易讲读》等书与多篇专题论文对镜池先生的研究成果也多有引用和介绍。中山大学伍华主编《周易大辞典》,其中不少词目的说解均以《周易通义》为依归。但我想明确一点,无论古代或现代,并不存在所谓岭南派易学。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