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走出去”

期2第

40年来,深圳凭借令世人惊叹的“深圳速度”,利用毗邻香港的独特优势,率先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胆“走出去”,闯出一条开放发展之路。

自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启,深圳发展开始了历史性转折,一批企业应运而生,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些企业已经发展壮大。从怀揣梦想的创业公司,到硕果累累的行业翘楚,它们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注脚,在不断探索日益强大的过程中续写“深圳奇迹”。目前,华为、腾讯、招商局港口、正威集团、欣旺达、传音控股、大族激光等诸多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源深度整合,要素高效配置,显著增强了产业地位和竞争力,已成为跨国经营成功典范。企业“走出去”已成为深圳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为深圳市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提供了新引擎、新活力、新动能。

为了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同时将走出去企业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国内其他企业,中共深圳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南方都市报社共同发起“走出去”成功企业媒体对话行动,深度挖掘各大企业在成功“走出去”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将他们的发展历程、经典案例、困境与机遇进行采访汇编。

“非洲手机王”向世界展示深圳特质

“传音”对于广大非洲消费者,可谓家喻户晓。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音”)经过多年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强”的飞跃式发展。

立足中国深圳,面向全球新兴市场,2018年,传音手机出货量为1.24亿部,根据IDC统计数据,在全球手机品牌厂商中排名第四,在非洲的市场总份额排名第一。同年,传音入选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白皮书》独角兽企业名录,并在深圳500强企业中列第47位。凭借在全球新兴市场的卓越表现和品牌号召力,传音成功入选由Facebook与毕马威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出海领先品牌50强”之一。2019年5月,传音荣膺Twitter“最具海外影响力品牌奖”。

传音持续不断地深度洞察当地市场独特的消费需求,不断进行本地化创新,推出高度贴合新兴市场用户需求的产品,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在知名泛非商业杂志《African Business》(2019年6月版)发布的“2018/2019年度最受非洲消费者喜爱的品牌”百强榜中,传音旗下三大手机品牌TECNO、itel及Infinix分别位列第5、17及26名;在百强榜中,TECNO连续多年位居入选的中国品牌之首,itel位居中国品牌第二名。

传音在非洲保持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其打造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如今,传音旗下售后品牌Carlcare在全球拥有2000多个服务接触点(含第三方合作网点),以及7个大型售后维修中心,为用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售后服务。

品牌是消费者对传音的信任,创新是传音的根本。“共创·共享”是传音的核心价值观。传音不仅帮助当地合作伙伴设计可以持续盈利的解决方案,还积极投建工厂、拉动当地就业。当前,传音在非洲的员工本地化率达到90%以上,为行业培养人才的基础上更深度融入当地发展。

非洲是传音企业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这里传音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同时,传音也见证并助力“非洲梦”的实现。

走出去经验

要有长期发展的准备和恒心,并以当地“消费者为中心”,发现那些未被满足的关键需求,组织上游资源,研发出当地领先的技术和产品,真正参与到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建设,注重和当地各周边行业实现共赢。

专家点评

传音控股属于“天生全球化”企业。公司在非洲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二是产品的本地化创新优势。三是采取本地化战略,任用本地管理者、雇用本地员工,同时与当地合作者建立互利共赢的良好关系。 (翁翠芬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助理教授)

   立足世界五百强 引领新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从寂寂无名到中国民营企业第3位、世界500强企业第119位……这些成绩聚焦在了正威集团身上。

作为一个发展了20多年的深圳企业,正威从线缆事业起步,逐步发展到铜材加工。历经五次战略机遇,正威都选择了把握机遇拐点。从2003年非典低谷到2013年营收破2000亿,正威在10年内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铜业公司之一,集团旗下经营金属新材料(矿产业、铜加工、铜贸易、铜精深加工)、非金属新材料(以聚酰亚胺为主导的完整产业链和多元化产业群体)、半导体和智能终端(半导体、电子信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大健康、大文化、高端装备制造。

在意识到打破垄断的最好途径就是进入全球铜原料市场后,多年来,正威一直努力在国内外谋求上游矿产资源。目前,正威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拥有多座矿产资源,其掌握的铜矿总储量在3000万吨左右,占全球总储量的4.29%。同时,正威设立了日内瓦、洛杉矶、新加坡3个海外区域总部,将版图扩展向全球,为集团取得数千亿元年产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出去经验

王文银表示,在开发国内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才能在资源方面不受制于人,在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和自主权。为构筑铜全产业链,多年来,正威一直在努力把企业布局到整个中国,并将触角延伸至国外。

专家点评

中国企业“站起来”到“走出去”的品牌国际化的路程艰难而漫长。既需要产品质量过硬,又需要对市场需求和机遇的精准把握。正威对五次战略机遇拐点的精准预判和把握使其能够借天时而崛起,这也需要企业家有远见、智慧和魄力。值得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具有侧重性的学习和借鉴。

(庞立君 汇丰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大国重器 民族力量改变世界

“做大民族工业、激光改变世界”是大族激光的发展使命,从1996年诞生至今的20多年来,大族连续保持年均30%的复合增长率,2017年税后营业收入115.6亿元,同比增长66.12%,继续稳坐亚洲最大、世界排名前三的工业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厂商阵营。

科研技术是大族发展的关键命脉,公司研发人员达到员工总数的1/3,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拥有3562项国内外专利,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代表着我国激光技术的最高水平。

此外,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激光设备生产企业,大族激光服务于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等大型客户,拥有分布在60多个应用行业的3万家规上工业客户。而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标杆性企业,大族集团还承担多项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及工信部重大科技专项及科技攻关课题。

当前,全球激光产业发展竞争激烈,为实现技术的突破与销售市场的扩张,与许多高科技企业一样,“走出去”是大族激光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大族激光在国内外设有100多个办事处、联络点以及代理商,公司业务版图涵盖了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及中东地区,其中,海外销售份额占总营收10%左右。从2017年开始,大族激光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且进展迅速,包括亚洲周边地区以及北美、南美的市场的发展都取得重大突破。

走出去经验

放眼全球提前布局,结合当地特点做好本地化发展规划,以宽松且具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并通过搭建更加开放的技术人才流动平台,让更多行业顶尖技术为其所用等等,这些正是大族激光成功走出国门的“秘诀”所在。

专家点评

大族激光通过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模式走出去,寻求技术和市场的双突破。大族激光对德国公司的并购,不仅为公司打开进入欧美市场的通道,更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人才、品牌和管理经验。大族激光韩国分公司则代表了绿地投资的成功经验,通过本地化团队提供本地化服务,充分利用本地人才的技术、知识和网络资源优势,克服“外来者劣势”,脱颖而出。(翁翠芬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助理教授)

统筹/张馨怡  文/胡琛 张馨怡 陈紫嫣 傅静怡  制版/戴越 余加明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