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故乡”

Rachel的视频结束时总会露出她标志性的笑容。

Rachel和家人的合影。

Rachel录制视频向粉丝推荐一款国货口红。

扫我,看视频

  人物档案

Rachel,中文名罗慧丽,德美混血,出生于中国香港,5岁搬至东莞定居至今。目前是一名自媒体从业者,在网络上的昵称是“星星”,拥有近60万粉丝,通过做视频的方式推荐好用的国货,并和屏幕前素未谋面的朋友们分享她在中国的生活。

“如果我在中国待不下去,我真的不知道我能去哪里,因为中国真的是我的家。反而我去美国会有那种感觉,我呆不下去了赶紧给我个烧鹅濑粉我要走了。”

Rachel笑着说自己是一个“假的外国人”。说这句话的半小时前,她刚吃完的早餐是皮蛋瘦肉粥,配上美团外卖配送到门口的COCO奶茶。

“奶黄包”的成长史

2000年就搬来东莞定居,一路就读中国的本地学校,甚至“抢先一步”掌握的语言不是普通话而是粤语,Rachel仍记得自己刚搬来东莞上小学,班主任带着自己走到讲台,问班里的小朋友“这是新来的Rachel同学,想和她一起坐的人请举手”的时候,全班所有人几乎同时把手高高抬了起来的故事。那时候的Rachel还不是很会讲普通话,但这并不妨碍她交到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好朋友。

成长在中国,Rachel也亲身体验到了中国的变化。

小时候她和弟弟走在街上,还会因为街上走过一个外国男生而惊讶,全然忘记自己也顶着一副外国面孔的事实。而现在,东莞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小时候家附近做鞋子的工厂,如今也成为了幼儿园、大型超市。“我真的打电话跟我爸爸说谢谢你当年带我来中国。我真的不能想象如果不是在中国,我的生活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从零开始做博主

被问及为什么会做一个美妆博主的时候,Rachel的答案是“一开始只是想玩”。记录包括化妆在内的生活琐事,从家庭的圣诞聚会到弟弟的毕业典礼,从好用的国货推荐到代购吐槽,正如Rachel所言,与其说她是美妆博主,她更像是一名“博主”,用视频的方式和屏幕前素未谋面的朋友们一起分享着“真实的自我”。

而在Rachel看来,做博主最难的点,首先在于“坚持”。

耗费了数百小时去学习的布置灯光、视频拍摄、后期剪辑,Rachel把这些称为“就不用提的努力”。没有领导和上司,没有业绩和会议,没有人在后面催着你今天要完成什么工作,要发什么视频,要回复多少条评论,于是一切只能靠“自觉”,才是Rachel眼中作为博主首先要面对的“难题”。

其次则是“粉丝”。Rachel坦言一开始确实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关注她的生活,虽然一方面告诉自己“我有这么多粉丝就已经很知足了”,但另一方面又确实因为慢慢积攒起来的粉丝,收获更深层次的焦虑。涨粉掉粉、互动关注、评论私信……然后她开始意识到,“没有人会比我更在乎我的粉丝。”

破解这份孤独的是Rachel的妈妈。虽然不会说中文,最擅长的一句中文是“前面一点点左拐,直走”,但这并不耽误她关心女儿的每一条视频弹幕和评论,拉着女儿翻译,再点评并给出意见。“我妈妈每一天都会把我的视频发给我,然后说有一些评论,其中第23条评论是什么内容。她会问我下一个视频什么时候拍,要不拍一个这样的视频,就感觉她比我还投入。”Rachel直言,“有家人在背后支持,你会觉得做博主这件事情真的会更轻松。”

国货与外国人

被摄影灯光晕包裹着的Rachel总是神采飞扬。而相比于推崇国外那些昂贵的奢侈品牌,她在镜头前更多推荐的是平价而好用的“国货”。

“可能因为价格的问题,国货被很多人小看,大家觉得便宜就应该不是好货,贵有贵的道理,但我并不觉得。”

最开始做博主的时候,Rachel也并不了解国货化妆品牌,在粉丝的大力推荐下,她接触并开始使用国货化妆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吃惊于国货化妆品好用程度的同时,遗憾自己之前居然一直都没有去了解这些品牌,于是将自己喜欢的产品反过来推荐给粉丝和身边的朋友,成为了Rachel获得“成就感”的新方式。

“先去了解,再去评价”不仅是Rachel对待化妆品的态度,更是她看待一切事物的方法。“因为你不可能说来到了中国,还会觉得它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处处是他乡,家即是故乡

“外国人”的外表,流利的广普成为Rachel美妆博主之路的助推器,但对她来说,“外国人”这个标签带来的也并不都是红利。人们总是习惯从表面去判断一个事物的归属,便宜的东西肯定不好用吧,金发碧眼一定是中文不好的外国人吧,于是这成为Rachel生活在中国的小小尴尬。

“无论我去哪一个国家我就是一个外国人。我去美国,我是一个外国人,因为我跟普通的美国长大的同一个年龄的朋友,有一些话题确实是怎么聊都聊不下去。我在中国,永远会被称为一个外国人,因为我长相就是一个外国人。有时候我可能走在街边上会听到有人说我‘你看那个外国人好胖’或者什么,这些东西都会偷听到。”

但即便如此,Rachel说她“并不觉得因为这件事情很遗憾。”因为她知道她的家人都跟她经历同样的事情,大家的矛盾点都一样。这也让她更认定家庭的重要性。“独在异乡为异客,但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故乡。”

更重要的是,成长在中国这件事带给她的,是小小遗憾背后的巨大收获。“我整个生活,我这一辈子所有所得都是因为我会讲粤语,普通话,还有英语。我之前还没有那么珍惜,但是现在每一分钟每一小时过去,我就更加想说学到了很多,真的是很占优势,然后非常感恩。”

采写:南都记者 魏立杰

摄影:南都记者 魏立杰

实习生 周予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