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两岸”东堤路预计2022年完工

斗门推行河长制,河涌变清了。

↓斗门区河网水系纵横交错。

政府大力推行河长制,河涌的水质确实变清了,但为何会出现反复?民间监督力度如何提升?一河两岸东堤路说了多年,何时能打通?灯笼村周边逢暴雨就水浸,彻底治理水浸内涝有无具体时间表?

斗门区近期举办《作风阳台》论坛,当地党代表、网友等围绕乡村振兴话题吐糟发问,该区有关部门“一把手”面对“辣问题”,直面短板痛点一一回应。

南都记者梳理有关问题回应发现,备受关注的斗门“一河两岸”东堤路有了打通时间表;为了拓宽群众对河长的监督渠道,斗门区考虑在民间河长的基础上,提请该河长的上级河长聘任“河道监督员”,代表上级对该河长的工作进行监督、投诉或曝光。

  关于河长制

考虑聘“河道监督员”监督河长工作

在生态振兴互动话题上,一名民间河长发问,政府大力推行河长制,河涌的水质确实变清了,但为何有时会反复,该如何解决?

“出现河道水质反复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行系统性的考虑和分析,并相应地综合施策。”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各级河长首先要加强巡河履职,及时发现并向河长办反馈河道非法排污口;其次,职能部门要加强周边企业排污监管,加大对非法排污的执法力度,避免工业废水偷排漏排;加强排水许可监管,印发截污纳管工作指引,督促企业做好雨污分流。

在围绕河长制话题上,有网友代表提出,斗门区的河长均以政府官员兼任,这种模式使得环保监督存在一定盲区,能否聘任非公务员的志愿者担任副河长,提升民间监督的力度?“思路可以借鉴,能进一步拓宽群众对河长的监督渠道。”该负责人回应称,副职属协助工作性质,可考虑在民间河长基础上,提请该河长的上级河长聘任“河道监督员”,代表上级对该河长的工作进行监督、投诉或曝光。

  污水处理

部分管道铺设不科学、不美观

“白色管道横跨、外露在河道两侧,不但影响水乡风貌特色,还影响了渔民渔船的出入。”在论坛现场,一位来自斗门的人大代表问道,部分污水处理管铺设不科学、不美观等问题如何破?

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此类问题确实存在,尤其是在一些“水上村”,由于居民房屋很多是临河而建,而房屋另一边的巷道又较窄,污水主要是沿河涌一侧直接排河,看上去不美观。“目前的方案是能走巷道尽量走巷道,将村民污水排放口接驳到巷道这边来统一收集,现场没有实施条件的才走河涌一侧。”

该负责人还称,在施工工艺上,计划采用巷道底下拖管的方法,尽量降低巷道开挖对巷道两侧房屋以及村民出行的影响。对于一些已建的存在堵塞或脱落等问题的管道,目前正由区城投公司进行整改提升。

负责统一运营管理的珠海城投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回应称,部分污水处理管道铺设不美观,原因有几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管道铺设路由的问题,因为一河两岸风貌的水乡村居比较特殊,污水管道的铺设无非三种形式,房屋沿着河道边建设,房屋的另一侧是乡村道路,河道、村屋、道路形成三条平行线,相应管道铺设的路由也只有三种形式。”接下来将联合村委会,每家每户去做工作,对有碍美观、科学的部分管道进行整改。“希望村民能够支持,因为农村污水处理环境的改善,直接受益者就是每一位村民。”

  关于水浸

白蕉联围围内内涝明年彻底解决

一下暴雨,村民就饱受水浸之苦。来自斗门的群众代表说,白蕉灯笼周边每逢暴雨就出现水浸情况,影响村民的生活,内涝水浸问题有无有效治理办法?

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回应称,白蕉镇的内涝问题现在是白蕉水利重点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围内内涝整治问题,将白蕉联围排涝整治工程纳入斗门区重点水利建设三年实施计划,白蕉联围排涝整治工程新建四座排涝泵站,分别是白藤泵站、天生河泵站(属大二型)、东南卡泵站、西南卡泵站(属中型),清於围内河道22条,约59公里,总投资4.01亿元。

目前,五个标段已全面开工建设,计划明年汛期前完工,届时将彻底解决白蕉联围围内内涝水浸问题。

来自斗门镇南门村的村民则反映,在村南门路通往冲口村的路段,经常有手扶拖拉机在此倾倒建筑垃圾和杂物,严重影响村庄环境,有无有效解决办法?

针对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和杂物问题,斗门镇有关负责人回应称,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是多方面的。“一是违法成本太低,即便抓住了,也无法处罚;二是村居认识不到位,巡查不及时,主动性不强,主要依靠镇里;三是手扶拖拉机倾倒垃圾流动性大,群众的力量没有发动起来,巡查发现难度大。”

该负责人称,下一步,将加大对各村的考核力度,将打击手扶拖拉机倾倒垃圾纳入农村环境卫生考评。同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巡查机制,落实常态巡查、长效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加大处罚力度。“还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发挥广大村民的力量,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共同维护好美丽村庄环境。”

  关于景观

东堤路明年完成招标工作

十几年来,“一河两岸”的建设始终牵动着斗门人民的心。黄杨河“一河两岸”在斗门当地人心里的地位,可比肩珠海“情侣路”。在过去,斗门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土地”、“农村”和“水乡”。

随着黄杨河湿地公园今年免费开放,“一河两岸”西堤路上繁花似锦,家住白蕉的居民,就更期盼“一河两岸”系列工程能提升黄杨河白蕉岸的景观,能像井岸居民那样在江边散步。其中,何时打通东堤路成为关键。

斗门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设计方案正报规划局审批,预计2020年完成设计、征拆、预算和招标工作,2021年2月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完工时间为2022年6月。

该负责人介绍,东堤路新建工程三期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起点为招商依云水岸,接现状斗门区东堤路(益力味精厂至省道S272)新建工程,终点为井岸大桥,道路规划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路线设计长度1.6km,宽度为24米,总投资约1.2亿元;同兴路严格按照规划线位执行,路线总体呈西向东走向,西起东堤路新建工程三期(招商依云水岸),东至桥湖南路,路线设计长度305米,宽度为24米。

有网友代表现场提出,黄杨河东堤白蕉街至黄家村一带,建筑破旧、街道布局落后,与打造生态之城、园林之城似乎不匹配,是否有具体的更新计划,加快城市建设进程?

斗门区住建局回应称,该片区暂未纳入斗门区2019年的更新改造计划之中,但在黄杨河东堤片区已有实施部分城市更新项目,如:益力集团旧厂房改造,现已建成招商依云水岸项目。同时,保利地产及时代地产的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极大地改善了黄杨河岸及东堤片区的地区风貌和人居环境。“近期已配合白蕉镇政府对该片区进行初步摸底调查,研究纳入城市更新计划的可行性。”

采写:南都记者 袁平峰